(資料圖片)
普陀佛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普陀僧人在寺廟周圍開辟山地為茶園,由僧侶栽種采制,用來敬佛和待客。明代史書就有記載,清代被列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二等獎。后經當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佛茶以其獨特的風味而更享盛名,1984年獲得浙江省名茶稱號,1998年10月獲“中華文化名茶”銀獎,普陀佛茶不愧是中華茶文化與佛教文化完美結合的杰作。
關于普陀佛茶,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典故:相傳,唐朝時,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臺山時得到一尊觀音佛像。后來,他帶著觀音佛像乘船回國,經過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只,行駛不得。
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于是說:“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在此留觀音像造寺。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采制,并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名“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