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常見香型有清香、毫香、花香、果香、菌香、棗香、蜜香、蘭香、陳香、參香,藥香等等,這些香味大多來自普洱茶原料的生產環境或是在后期存儲轉化產生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見香型外,還有一種普洱茶香型近年來備受追捧,那就是“煙香”。普洱茶的“煙味”,也有人稱“煙香”,這是一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味道。迷戀者視之為普洱茶最具魅力的氣息之一,目前“煙香”茶成為珠三角地區的“潮流前線”,很多茶友都對煙香情有獨鐘。
【資料圖】
煙香從何而來?
關于普洱茶的“煙香”從何而來,業界有幾種說法,但目前還沒有定論。說法一:加工過程吸入說這是早期的說法,過去茶農制茶設備簡陋,沒有專業曬篷,在殺青和晾曬的過程中,茶葉都很容易吸入柴火的煙味。這一說法很容易讓人接受,而且普洱茶喝的不就是個原生態嗎?這茶里的煙火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炊煙裊裊的云南少數民族村寨的原生態生活場景。但普洱茶產業發展至今,大部分茶農都已經脫貧,早已擺脫了過去簡陋的制茶環境,很多大廠都有自己專業的初制所,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已經是初制環節的標配了。可是現在生產的茶葉,一部分還是會有煙香味,這又如何解釋呢?
說法二:陳化產生說
也有人認為,普洱茶的煙香來自于陳化過程中,茶葉中的多種內含物質與空氣接觸發生轉化后,生成的獨特香氣,尤其是在干倉存儲的環境中。一些茶友發現,有些生茶在新茶階段曬青氣足,太陽味濃郁,并無煙味,但陳化3-4年后,會產生煙香,而且這種煙香有別于柴火的煙味,是一種很自然的香氣。同時會帶有階段性的出現和消失的特點,比如這幾個月茶品出現煙香,但半年后再喝又沒有了,到明年煙香又會出現。隨著時間的轉化,普洱茶中的煙味有可能會變成一種獨特的口感,或有跳躍感,或有層次感等。就像是有生命一樣,這也是普洱茶好玩有趣的地方。你根本不知道你存下來的茶葉會變成什么樣子,也許這個時候你不喜歡,當有一天你打開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呈現。
說法三:獨特產區說也有人認為,勐海布朗山系的普洱茶帶煙香的比例較高。一些資深茶友經過大量的品飲對比后,發現很多茶在新茶階段是沒有煙香的,尤其是勐海地區的茶,但是經過三五年的干倉陳化,就會轉出一定的煙香,這種香未必與原料吸入煙味有直接關系,也許只是某種與煙香類似的獨特的芳香物質,只是我們還未知罷了,而且這種香氣是溶于水的。
為什么有人喜歡普洱茶的煙香?
“煙香”是一種讓人很容易記住的味道。這個理由絕對簡單粗暴,但是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對很多不太懂茶的人來說,別人說煙味茶好,他記住了,比如“白菜”“孔雀”都是帶煙味的茶,也算是這兩批茶引領了煙香的潮流吧,當他們再次遇到煙味茶,就很容易判斷這個是“好茶”。“煙香”代表了普洱茶的傳統工藝。大部分茶友還是相信普洱茶的煙香來源是制茶過程中吸入的雜味,比如手工殺青過程中吸入的柴火煙,或者干燥過程中吸入的農家火塘里的煙味。正是這些煙味,代表了這些普洱茶是用傳統的手工工藝制成的。對煙香的喜愛,源自人們內心對原始、生態、自然的向往。香港茶商追“煙香”是為了追“厚”。
經常與香港茶商打交道的茶友,會發現香港茶商選茶的標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厚”,他們認為只有茶質厚的茶,在后期轉化中才有很好的表現。
后來香港茶人發現,帶有煙味的茶更“厚”,而這種茶大多是老百姓采的古樹茶,用傳統的手工工藝制成的。因為茶農家里設備簡陋,難免在制作過程中吸入煙味。香港人沒見過茶樹也沒見過怎么做茶,只是覺得這種帶煙味的茶質更“厚”,于是就追這類帶煙味的茶,而帶來“厚”的實際上是古樹茶和傳統工藝。實踐也表明帶煙香的茶,在后期轉化過程中容易轉出所謂的“樟香”來。
為什么帶煙香的普洱茶更貴?
由于煙香非常的微妙,很多新手辨別不出二次污染染上的煙味與自然柔和的煙香之間的區別,所以市面上不少煙香普洱并不是高級茶,真正的煙香普洱非常稀缺。為了做出更好的煙韻,有些茶葉要倉儲存放數年后再拿來拼配,風險高,損耗大,產量小,使得正宗煙香普洱供不應求。煙香普洱獨特的辨識性使它大受追捧,而稀缺性更造就了價格一路高漲現象。喜歡煙香的茶友覺得這是一種高級感,不喜歡煙香的茶友覺得這是一種工藝缺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普洱茶的煙香,依然還是謎一樣的存在。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當你端起茶輕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體之時
此時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